在發達國家市場,平均每兩個人就擁有一部智能手機。而在新興國家市場,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卻非常低,而售價低于100美元的廉價手機卻正在蠶食手機廠商的利潤率。
在最近一次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和2009年,情況卻完全不一樣。當時,蘋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智能手機還處在上市銷售初期。盡管其他電子設備的銷量出現了大幅下跌,但市場對智能手機的需求卻依舊旺盛。這是因為當時的消費者感覺值得將手機更新換代至擁有觸屏、發送電子郵件和全屏網絡瀏覽器等更多功能的智能手機。
2007年,蘋果首次在iPhone中推出了觸屏設計。分析師紛紛指出,多虧了類似觸屏這樣的革命性技術突破,否則消費者就不會急于選擇在金融危機期間升級自己的手機。
蘋果發布的截至今年6月30日的第三財季財報顯示,歐債危機給該公司業績帶來的不利影響要遠超華爾街預期。
市場研究機構Hudson Square Research的分析師丹尼爾·恩斯特(Daniel Ernst)指出:“經濟環境正在給所有電子產品的銷售帶來不利影響。即使是在上次金融危機中表現搶眼的蘋果這次也未能幸免。”
智能手機用戶以往升級現有機型的平均時長為18到24個月。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分析師卡羅萊納·米拉內西(Carolina Milanesi)指出,這些用戶現在正將手機升級換代的時間比以前往后推遲三個月。
米拉內西表示:“其中的原因就是升級換代智能手機的迫切性在降低?!?/P>
價格壓力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上漲了32%,創造了自2009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長16%之后的最低漲幅。Strategy Analytics還估計,201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同比增幅將從2011年的68%下降至40%,并將在2013年進一步放緩至23%。
分析師紛紛指出,即使全球經濟繼續目前的下行趨勢,來自新興市場的需求仍將能夠支撐起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即使全球經濟形勢出現好轉,不斷增長的低價手機供應也會給產品帶來價格壓力。
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師尼爾·莫斯頓(Neil Mawston)指出:“我們預計,智能手機平均售價的下跌趨勢將一直延續至2013年,然后會出現反彈跡象。如果經濟環境繼續持平或惡化,那么將加速價格下跌向低成本智能手機市場的擴張速度。”
分析師指出,iPhone和Galaxy S III的暢銷將會讓蘋果和三星遠離價格競爭的煩惱。但對于已經深陷困境的部分智能手機廠商來說,他們可能會面臨更大的降價壓力,比如LG、HTC、諾基亞和RIM。
市場研究機構CCS Insight的分析師杰夫·布拉韋爾(Geoff Blaber)表示:“蘋果和三星對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壟斷以及日趨激烈的降價壓力意味著,其他智能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將會越發殘酷?!?/P>
作為智能手機市場的領導者,三星在上周公布的第二季度智能手機銷量再次創造了歷史新高。三星的第二季度智能手機銷量超過蘋果,并從小型競爭對手那里贏得了更多用戶。這就讓小型手機廠商面臨的困境變得更加明顯。依靠其龐大的公司規模,三星在降低智能手機成本的同時,仍能夠在手機銷售中獲得利潤。而對于小型智能手機廠商來說,這樣做無疑只有虧損一個結果。
蘋果第三財季財報確實低于市場預期,但這還要歸因于部分消費者由于希望購買即將在今年秋天上市銷售的新款iPhone而推遲了自己的手機購買計劃。與蘋果相比,LG今年第二季度虧損近億美元就沒有類似的借口了。手機業務營收占LG全部營收的比例約為20%,而市場競爭迫使該公司將更多資金花在了低價手機的營銷上。
購買力下降
Gartner估計,今年全球手機銷量約為19億部,其中智能手機銷量約占35%。目前,全球約有20%到25%的消費者擁有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在美國的普及率更是上升至介于50%到55%之間。
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師莫斯頓表示:“第一波攻勢是向富人兜售價格昂貴的智能手機,而第二輪攻勢就是向不那么富裕的消費者銷售低價機型。”
Gartner的米拉內西表示,華為和中興科技在小型智能手機廠商中占據著最有利位置。米拉內西指出:“中國消費者會把價格放在考慮因素的首位。LG和HTC最容易受到價格下跌的影響,因為如果想立足于智能手機市場,他們就需要做出更多努力?!?/P>
移動運營商也會給手機廠商施加很大的壓力,因為在包括歐洲和美國的全球很多地區,在推銷手機的過程中,手機廠商對當地移動運營商有著很強的依賴性。移動運營商經常會為手機提供補貼,以此來鼓勵消費者簽署長期使用合約。
在歐洲,包括西班牙電信在內的部分運營商已經完全取消了針對手機的補貼政策。而在削減了各自的手機補貼成本后,美國三大移動運營商Verizon無線、AT&T和Sprint Nextel Corp也都提升了各自的利潤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