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有三道大門:第一道是接入,控制權在通信運營商手上;第二道是瀏覽器,正在經歷著新一輪的洗牌;第三道是搜索引擎。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多的使用搜索引擎“從海量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其以廣告為核心商業模式,催生了一個年收入數百億美元規模的產業。在中國這個數字也達到200多億人民幣并仍以超過50%的增長率增長。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線廣告主、中小網站、SEO、網絡推廣,開發者們做著搜索引擎的生意。
一、百度的寡頭養成史,從一個曲線圖說起
有利益就會有競爭。跟電商團購SNS等領域競爭慘烈不同,中國的搜索引擎競爭歷史卻一點不激烈,就像巴西國家隊參加甲A聯賽,少了很多看頭。百度橫掃千軍成就搜索霸業,10年搜索引擎的發展歷史就是百度的”寡頭養成史“。百度2000年1月1日創立,用5年時間即占據了中國50%的市場份額,再用5年時間占據超過70%的份額。
從下圖可以看出05年百度上市是一個爆發點,06年百度一舉破50%,yahoo中國從30%左右直線下降到7.2%。搜狗則跌出10%俱樂部與yahoo中國相當。兩家丟失的份額被百度和Google中國蠶食。10年是另外一個爆發點,百度從較大變為超大,Google則收縮。
注:營收份額取自艾瑞數據,根據上市公司財報計算因此相對準確。與實際市場份額,用戶占有率有出入,如2012年Q3季度360的用戶占有率據統計已達10%。但在搜索引擎商業模式相似的情況下,收入情況可以代表市場占有情況。
數字會說話,回頭看當時的發展歷史,百度05年8月25日上市,如同其股票正在強勁上升勢頭。Google中國團隊當年10月進入中國籌備半年,06年4月12日斯密特與開復老師等宣布正式進入中國市場。Google進入中國之初需要時間來招募人才,了解中國用戶改良產品以及開拓廣告市場。在開復的帶領下,Google中國能夠在水土不服的情況下,與鋒芒正露的百度爭搶yahoo流失的用戶和新增網民,并帶來收入的增長。而這種增長一直持續到09年直到32%。百度從07年到09年則基本保持63%左右的平衡。10年3月23日Google宣布退出中國,Google的曲線出現一個拐點,下滑。百度則終于修煉成功形成了占據份額近80%的超級寡頭。當時,Google退出后,百度吃肉,其他的小弟搜狗,搜搜,有道,以及后來居上的Bing都分到了一點湯喝。不過都低于5%。
二、百度能獨占近80%背后深層次因素:天時,地利,人和
我們從曲線可以看到百度寡頭形成過程有幾個關鍵事件:Yahoo中國被百度干掉,百度上市,Google退出中國。
天時Yahoo被百度干掉的原因:技術更新換代。這個當年馬克思已經預見到了。馬克思說過先進生產力必將取代舊生產力,而科學技術就是核心生產力啊!現在有一種說法是搜索引擎已經到了第四代。第一代是以yahoo為代表的目錄索引,人工查詢、半自動編輯和人工申請收錄。第二代則是利用SPIDER技術的全網超鏈接抓取索引+超鏈接分析及排名算法為核心的搜索引擎,以Google為代表。百度雖然排名算法及廣告模式與Google有差異,但本質還是全自動化的爬蟲+結果分析排名。所以Yahoo被干掉的背后就是第二代干掉第一代,是先進技術干掉落后技術。百度占了第一樣:天時。這是科技發展的浪潮,百度剛好站在了浪尖,自然有機會被沖到最前面。
地利 Google未能與百度分庭抗禮的原因:你懂的!
百度擊敗Google中國,很多人歸結為“百度比Google更懂中國用戶”。現在看來這個不是根本原因。在Google正式進入中國期間,做了非常多本地化的努力。包括廣納賢才、耗巨資購買域名、取名、大量應用的漢化、UI設計的本土化、開復老師與大學和青年等社群的互動都說明Google中國是有態度的。而且憑著一群聰明的技術大牛和產品大牛(Google中國大部分是中國人),以及Google總部在后臺的強大的支撐和Google全球的協同效應,Google中國完全可以跟百度一樣理解中國用戶。
那么Google中國為什么沒做到并且離開了呢?
外部原因就是因為這里是天朝啊!很多國外互聯網公司來了中國最后都灰溜溜的離開了,甚至部分國外知名的互聯網公司門都進不來。比如FB、TWITTER、YOUTUBE等。確實有些產品是不懂中國用戶,但Google不在此列。
有一個很夸張的說話“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很多是內容管理審核公司,國外互聯網進入中國養不起這么多審查員所以離開”。雖然是冷笑話,但這也反映了我們的國情。
而內部因素,則可歸結為Google的企業文化“不作惡”。Google中國選擇了堅持原則,而不是一味地妥協。越來越多的內容限制要求讓google最終選擇放棄并堅持了自己。據說這也與Google主要決策者以及掌權的政治黨派以及奧巴馬幾乎都是自由派人士也有關系。至于這個結局和李開復離開Google是否有關系,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Google的“不作惡“體現在不做壞事身上。反觀百度,雖然我們不能說百度”作惡“,但是可以說說百度與Google的幾個明顯差異。
Google的搜索結果是機器算法決定,并且Google一直在自我學習以讓結果更滿足用戶需求,且與其他人的作惡如網站作弊進行斗爭。
百度的搜索結果是競價排名,給錢多就排前面。當然百度也會進行審核把關。但是這個模式本身的問題是一家公司是利益驅動的。所以如果沒有配套的第三方監管,完全期望百度靠自律(注意,百度已經是寡頭了,所以還談不上行業自律,只是企業自律),想想也就明白了為什么百度關于競價排名的負面忽然多起來。這個下一篇把360扯出來繼續說。
百度MP3,百度MP3最近改名叫百度音樂了,但是改變不了百度最初是網民們MP3資源下載首選的事實。這里自己不虛偽地坦白下:真誠感謝百度,我下的第一個MP3就是通過百度搜索的,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知道百度并成為其用戶的。看回曲線那是在06年,百度的威力已經到了我們那小縣城上網的皆知百度和百度MP3了。網吧電腦瀏覽器主頁也是百度。
Google中國的音樂是與中國巨鯨音樂網合作,做正版和免費音樂。
百度MP3、百度文庫等產品導致的音樂家作家們與百度的官司也不是打1天2天了。但是百度錯了嗎?我真不敢下結論。你可以說這是灰色,也可以說這是擦邊球,也可以說是百度更懂中國用戶。畢竟,你敢說你沒下載過盜版MP3或者文檔嗎。對了,中國MP3有盜版和正版之分嗎?你懂的。
人和百度確實抓住了用戶的心
天時和地利已經很大程度決定了現在的局面了。百度最終上位成為搜索引擎市場的超級霸主。搜素引擎百度告訴我的關于它的負面消息有:競價排名引發的血案,苦逼碼字工作者討說法,被封殺的小站長們。我們可以看到,百度,至少是已經具備了做”獨裁“的條件了。但是百度這些年是否真的在關注用戶,在改進自己呢?
是!任何一家公司大了都會有負面消息,包括淘寶,QQ等。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事情,百度既要平衡用戶的利益,又要平衡股東的利益(賺錢),還要平衡合作伙伴的利益(中小站等作弊了也不能被封殺)。真是難搞!而最最難搞的就是用戶。
用戶A:要快!
用戶B:結果要準,別搞假結果!
用戶C:最好除了音樂之外電影也可直接下載!
用戶D:必須免費,最好綠色無廣告!
用戶E:不許你山寨別人!
用戶X:XXX!
百度的搜索質量一直在提升,用來沉淀用戶的幾個附屬產品例如知道、百科、圖片和音樂等也一直在不斷迭代優化,特別是用戶體驗。并且更多的附屬產品在推出。總之,事實是百度是越來越好用的,”內事問百度外事問Google“的美名也不是浪得虛名。
大眾用戶更多還是關心自己的需求,畢竟上假廣告當的人目前還只是個例。而且大家已經掌握了一個方法:百度的結果跳過前十條即可看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可以說百度現在在互聯網上已經抓住用戶的心了。不管這些用戶是不明真相也好,還是沒有更好的選擇也好,結果已經擺在這里了。
有時候覺得百度現在的狀態跟通信運營商或者是GOV很類似。大部分用戶沒得選擇或者不知道選擇,但是它自己也在改進。
在政府關系上百度也處理得很好,因此得到了很多宣傳甚至政策上的支持。百度至今給很多人的印象仍然是國家級搜索引擎,是民族企業。在信息審查方面,百度的配合程度比新浪微博等新媒體都高,封殺關鍵字一度到了可怕的地步。有個笑話說“敏感時期曾經溫度計和胡蘿卜都是敏感字”。當然后期因為利益關系,以及政府背景的企業和媒體加入搜索引擎市場,百度的負面就更容易展示在大家面前了。這是后話。
我們可以看到百度即抓住了中國絕大部分用戶的心,又沒有Google面對的阻力,在幾股競爭力量極度不平衡的情況下,靠著自我驅動能力在快速增長,最終成為寡頭。
三、Google退出,中國互聯網少了很多精彩
說回歷史,看回那段曲線,按照當時07-09年的勢頭,Google完全有機會繼續增長并憑借自己的技術優勢與百度分庭抗禮。如果真是這樣,結合現在Google的Chrome瀏覽器,安卓系統和未來的ChromeOS,誰是中國搜索的寡頭,是否是百度真是未知!
國內現在70%以上用戶還停留在IE6,有人說是中國用戶習慣,我認為中西方用戶群體習慣有差異,但是卻是有相同點的:那就是用戶都會選擇公認的更先進更好的產品。很多人現在還停留在IE6這類局面,與信息不對稱、使用習慣培養和升級產品成本以及用戶選擇權等關系很大。而這些事情都是需要有公司或者組織來推動的。比如Google就可以推動IE6的消滅。如果Google還在中國并發力中國市場,改良后的Chrome經過推廣后IE6還會這么頑固嗎?
可惜歷史是沒有假設的,所以總是有很多遺憾不過這才是歷史。
四、十年搜索引擎歷史:苦逼老三搜狐一直在堅持
10年,小弟弟搜狐做了10年老三:看回曲線,搜狐最初的中搜網份額高達10%以上,03年中搜提出了第三代搜索引擎的概念,即是“更智能,更多基于自然語言,更多用戶互動和更高搜索質量”的搜索引擎。是不是很虛?04年搜狐索性推出新的搜索子公司搜狗,同年,搜狗開發出“第三代搜索引擎”。可惜市場份額卻急轉直下,直到Google退出中國才有所好轉。不知道現在搜狗算第幾代搜索引擎了呢?所以這里反觀歷史也再次印證:互聯網公司光提概念是沒用的,得做實事。只說不干就是傳說的忽悠。
因為在這10年Google,百度都已經在不斷進化,在自我學習,已經具備了所謂的第三代搜索引擎的要素了。所以我認為,所謂的第三代搜索引擎根本還沒到來。現在是WEB2.0時代的晚期,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早期。WEB3.0來了,第三代搜索引擎才會來。當然移動互聯網時代,是否還叫WEB,搜索引擎是否還叫引擎,一切答案皆在未來!
Google沒進入中國前,搜狐搜索前面有百度和雅虎;Google進入中國后Google做了老二;Google退出中國后,搜狗有機會轉老二的,但是360蹦出來了。威力雖然震不到百度,老三搜狗卻又被傷了一把。一個悲情的故事。
五、 周鴻祎重出江湖,比苦逼老三更堅持的傳奇人物
說到互聯網一定會有雅虎,說到中國的互聯網很多人會想起處處開炮的周鴻祎,而亂彈搜索引擎時,這位互聯網元老更是不得不說的歷史人物!
第一代搜索引擎周鴻祎都趕上了,他的3721的中文實名服務是最早實現贏利的互聯網搜索服務。畢竟3721是捆綁始祖,捆綁一直都是互聯網的大殺器。可惜第一代搜索引擎勢必會被擊敗,果然,03年賣給雅虎后,跟雅虎一起OVER了。周鴻祎陪他的3721走過了最后的歲月。
從周鴻祎03年任雅虎中國總裁,到05年8月周鴻祎離開雅虎,是雅虎中國急速衰退的幾年,周鴻祎個人之力實在無法扭轉技術的改革換代。看看當時周總的豪言壯語吧:
周鴻祎說,我的目標就是讓雅虎中國坐到中國搜索市場龍頭老大的寶座上。所以我們的競爭對手就是現在搜索市場上的老大GOOGLE。我們會拋棄掉一些不必要的業務,更多地專注在搜索方面,通過搜索來驅動雅虎整體的商務。
當時的雅虎仍然進行了很多努力,包括推出一搜網,并整合3721和雅虎以求成為中國的Google。這時還是沒意識到技術和模式的變革才有可能扭轉局面,而不是整合現有資源。
05年8月百度上市,05年8月周鴻祎離開雅虎。真是機緣巧合。
05年,周鴻祎仍然沒放棄搜索,低調推出奇虎,初定為圖片+社區的搜索,最后又改為問答社區做另外一個百度知道。效果想必大家也知道了。
干了三次搜索都悲劇收場的周總,沒想到最后卻憑360做起了安全的事情并成功,奇虎360上市(而當時做360這個產品的主要負責人傅盛離開奇虎去到競爭對手金山。IT行業的背叛大事件!)。今日周鴻祎又卷土重來再戰搜索。當然他的目標已經從Google變成了百度。而他最新的采訪中,Google已經成為他的榜樣。
周鴻祎還說,360將向谷歌學習,與國際通行的商業模式接軌,不搞競價排名。
百度也有著充分的危機意識。在應對IM、SNS、電子商務、O2O、移動互聯網都在努力布局,IM、SNS和電商基本失敗,其他結果暫不明朗。但是我們看到的是,百度一直在努力,一直在防守。百度的策略與Google相反,Google是進攻型防守,各種擴張各種布局。百度則是保守型防守,僅僅是建造護城河守住自己最后的城池。
搜索引擎接下來將怎么發展?周鴻祎攜360的逆襲,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更多垂直搜索引擎的出現,以及政府或國字頭企業的深度參與,讓我們看到搜索引擎市場烽煙再起,一場大戲即將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