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傳統企業有沒有不涉及網絡營銷的?肯定有,但如果問他們的負責人,未來五年準不準備借助網絡?恐怕沒人會給否定回答。因為網絡就像一片海底礦藏,蘊藏著巨大的潛力與財富,等待我們挖掘。但是這片海域卻并不見得風平浪靜,每種網絡媒介都嘗試未必是好事,投入了多少,投入的方向,經營的過程……這些無一不影響著結果!對于網絡營銷的不確定性,傳統企業,想好如何把握了嗎?
一、企業社交網絡的運營
即便不清楚網絡營銷發展歷程和趨勢的人,恐怕也知道社交網絡的火熱,恐怕也聽說過互動營銷在未來網絡營銷發展中將扮演的角色。所以企業建微博,購買大量廉價而“好看”的僵尸粉,發一些無關痛癢的文字,搞一些豪禮相送的活動,發動水軍捧得好像自己一夜之間就成了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一線品牌……然而活動之后,企業主肯定很有“塵歸塵,土歸土”之感,因為企業官方微博經歷了大起大落之后,回想起來,除了那一瞬間增長起來巨大的成就感,好像什么也沒有留下。企業很郁悶,花了不少錢,送了不少東西,搭進去不少人力,為什么效果只是曇花一現?那現在微博上的品牌又是怎么做起來的?自己做的活動跟他們的活動又有什么不同?
答案要從根兒上去找,企業做微博,為的是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擴大企業的品牌認知,再說白了,一切向“錢”看。然而網民為什么要玩兒社交網絡?因為上面有不錯的內容,因為上面有可以溝通的對象,因為上面有不錯的可以用來消遣的東西,或是很多其他原因。但肯定不是為了來看廣告的。消費者即便有了需求,也很少會用微博來搜索的,雖然Bing正朝著社交搜索的方向發展,但目前來說,微博這類平臺還遠遠做不到滿足消費者和市場搜索需求的程度。那問題就來了,企業和網民、供給和需求站在互相排斥的兩端,企業如果一味以web1.0時代的角度來宣傳,我想做什么我就是來做什么的,不會委婉的表達,那被忽略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因為消費者不會花時間去看你的東西,即便你的產品本身再好!既然這么麻煩,那我不做你這個社交網絡了,全部投入到其他網絡媒介行不行?短期之內當然沒問題,但長期來看,也還是不行。品牌是什么?品牌就是消費者在心理上對企業認可的標識,你的企業不做社交,別人的企業做,即便你的企業鋪天蓋地投其他類別的廣告,但是會比直接與消費者溝通來的有效么?所以,即便麻煩也不要放棄,做社交網絡與其說是做現在的市場,不如說是保住企業的老客戶,擴大企業的口碑和影響。
傳統企業的社交網絡運營麻煩在哪里?究竟應該如何運營?社交網絡運營最麻煩的無疑就是在內容上,在關系圖譜的創建上。社交網絡發展初期,星座、愛情、物語、成功學……占盡了眼球,在吸引網民上確實起到了不錯的效果,但天天看這些,哪個網民能不審美疲勞?內容雷同已經是.社交網絡運營當中一大慢性自殺的招式!那企業該發布些什么?
第一,原創或少被關注過的,有趣或是內容十分精彩的東西;
第二,下里巴人卻可以雅俗共賞的東西,不一定要真理,值得討論的更有價值,例如熱門話題的運用,例如行業信息的討論;
第三,企業自身的東西,告訴網民官方微博雖代表企業,但也是“人”在運營,也很個性化、人性化,比如企業形象被惡搞了,在宣傳上卻未必是壞事,就看企業怎么面對了,轉發一下,自我調侃一下,看到的人會不會覺得很有趣?會不會帶來自發的傳播?
第四,用戶的東西,企業官方微博應充分的“接地氣”,與網民互動,例如評論、例如求助等,滿足與你互動的網民渴望被關注的心態或其他需求,同時例如中獎信息等與網民的互動,也能鼓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第五,送禮有理的活動,不要在社交網絡的活動當中不斷卡緊自己的宣傳推廣受眾,比如產品、比如推出的話題等,大眾而有自己特色的最好,限定的條件是用于興趣的收縮,而不是產品受眾的收縮,社交網絡上處處想著精準,那便有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二、企業的軟文投放
軟文是什么?先看看百科里對軟文的注釋:顧名思義,軟文是相對于硬性廣告而言,由企業的市場策劃人員或廣告公司的文案人員來負責撰寫的“文字廣告”。與硬廣告相比,軟文之所以叫做軟文,精妙之處就在于一個“軟”字,好似綿里藏針,收而不露,克敵于無形,等到你發現這是一篇軟文的時候,你已經冷不丁地掉入了被精心設計過的“軟文廣告”陷阱。它追求的是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傳播效果。如果說硬廣告是外家的少林功夫;那么,軟文則是綿里藏針、以柔克剛的武當拳法,軟硬兼施、內外兼修,才是最有力的營銷手段。
好一個春風化雨,好一個潤物無聲!綿里藏針,都快被扎死了,看的人還覺得沒事兒,這才叫軟文。再回過頭來看看現在的網絡軟文是如何運作的。很多網絡發稿公司會跟你說,文章里可以嵌入你們的公司信息,想嵌多少嵌多少(很多企業恐怕還會為此竊喜),當然,有些也會給諸如關鍵詞嵌入和文章質量好點兒之類不痛不癢的提醒,回過頭來說,這類軟文有用么?除了能在關鍵詞在搜索結果里,關于你的信息展示的更多點兒,網民真看了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什么直接的效果?如果只是追求的展示面,那這種推廣,實在是功效減半再減半,一個很好的給網民講品牌故事,拉近與網民距離,教育有相關需求網民的機會就這么被浪費了……
每種廣告都有自己的屬性和價值,都貼著屬于自己的標簽,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想出來一種工具新的運用方式,誠然這里面會有它合理的成分,但關于這種工具本質里的東西如果不去觸及,實在是形似神離,丟了西瓜撿了芝麻。比如軟文,企圖放棄文章本身的質量,而用硬廣來充當軟文,路偏了,形式丟了,結果?可想而知!
三、搜索引擎優化與網站建設維護
如果把企業比作書,那網絡無疑就是承載著各種各樣分類書籍的巨大書架,但是書太多了,我們需要一套資料檢索系統,搜索引擎應運而生。不贅述它的歷史,也不贅述它的流程,只想說一下它的應用,現在來說,恐怕沒有網民會不用搜索引擎的,不管是用的百度、谷歌、360還是搜搜、搜狗,這些搜索引擎在我們的網絡生活中都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每個搜索引擎都有一套自己獨立的抓取和排名技術,企業為了爭取更高的曝光量,就必須去迎合這種技術,或是與SEO執行公司合作,或是自己團隊運作。網站保證一個基本的排名,品牌展現得到一定提升往往是可以實現的,但,搜索引擎優化真的就到此而已了?我認為引進來流量還只是個開始,搜索引擎優化并不是為了展示網站本身,而是為了把網站內容推送給相關網民,從而得到更多的興趣用戶與信息反饋的過程。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把搜索引擎與網站維護聯系在一起,我們所優化的網站,無疑是我們的企業信息最多的地方,也無疑是我們最有可能提起網民興趣的地方,如果企業站流量不錯,但跳出率過高,那無疑,我們的搜索引擎優化所下的努力和取得的結果被我們浪費掉了。對網站而言,企業如何才能完成搜索引擎推廣的閉環?內容與展示、體驗三者缺一不可,首先第一眼緣,這個網站不能讓網民一看就覺得惡心吧!第二,網民覺得想看一下內容的時候,首頁內容展示是否直觀?內容是否吸引人?網站的打開速度、頁面長度、使用便捷程度、網站層級等影響用戶體驗的環節沒問題吧?
搜索引擎推廣并不是把網站排名弄上去就沒事兒的,后續工作雖繁瑣,但也很重要,引進來網民與留住用戶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環節,也是兩個步驟,相對來說,第一個環節還有很多捷徑可循,比如做關鍵詞競價,然而后一個環節卻是實打實需要企業去用心經營了,而這也往往是企業所忽略掉的!
四、EDM市場幾何?
雖然這篇文章分了幾個部分,但有一個中心主旨是這幾部分都沒有變過的,這一部分也是如此,那就是內容營銷的重要性。電子郵件營銷有沒有市場?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即便社交網絡再發展,用電子郵件的人數仍然要超過社交網站的用戶注冊量。既然這么大的受眾量,那為什么這種方式會不斷的為行業所詬病?因為它很難提高的打開率,和已經被混亂的市場所折騰的不愿去理睬這種營銷方式的網民。
由此可見,各行業郵件打開率與點擊率都是低的可憐,但同時不要忘記了另一個數據,EDM最基本也是以量出發,在發布一百萬封郵件時能達到如上的展示效果,恐怕也不能完全詬病這種推廣方式。另外,郵件營銷一定不要因為是郵件,所以就隨便寫上一些文字,看似很正式,其實網民連點開的機會都不會給企業,提起網民對郵件的興趣格外重要,因此郵件的內容、外觀也是要保證的!
五、網站廣告
曾有朋友想要在一家醫藥類的網站砸一個月的廣告,費用花十幾二十萬,問筆者合不合適……這肯定不是個例,恐怕很多企業主在看到一些網站的時候,也曾想過把自己的廣告信息撒上來,以求獲得更多相關興趣用戶的信息關注。網絡廣告位與我們街邊的廣告位有根本的不同么?沒有!哪里顯眼,哪里有我們的受眾,我們把廣告投放到哪里,這樣才能得到廣告最大效果上的展現。但買一個獨立的廣告位是否合適?那就要看企業本身的實力了,因為網絡廣告有區別于戶外廣告的一大特點就是在它的靈活性上,企業要推一波規模性活動,針對特定人群或是最大展現,同時預算充足,特定網站的廣告位購買肯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預算不足,或是對某一網站能引來的流量效果不確定的時候,我們可以與網絡聯盟合作,設定合理的推廣計劃,所能達到的效果加起來并不比購買廣告位的展示效果差,但同時花費卻要少了很多。
把網站廣告作為最后一部分來講述,是因為網絡雖然并沒有發展多長時間,但它的推廣方式細化起來卻是有很多方面與環節,筆者實在無法全面概述。網絡已經滲透入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同時它在各個部分的展示或是表現上也有很大差異。僅憑借一篇文章描述盡各種網絡推廣方式的優劣利弊,以及如何操作是不現實的。
寫在最后的話
網絡營銷區別于傳統廣告的一大特點就是在它的靈活性上,傳統廣告可以玩兒的創意,網絡營銷也可以,傳統廣告不能玩兒的變化,網絡營銷可以很輕松的實現,同時網絡營銷還可以具有的互動性,是傳統廣告很難實現的。網絡營銷肯定是未來企業運營當中無法擺脫的環節,太大的市場,太多的潛在財富。但需要注意的是web1.0已經進入web2.0了,之后還有3.0、4.0……網絡世界會不斷發展,網絡營銷和用戶所喜愛的網絡方式也將不斷改進,因此,網絡營銷的運營當中,一定不要忘記了靈活二字,跟上網絡的進步,跟上網民的喜好!企業在網絡運營中始終要記得自己面對的是一群有個性的網民,尊重網民的個性,同時鼓勵網民發揮個性。
這個市場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終究來說,是網民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