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個人開網店實行“實名制”-網店需要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注冊
自從國家工商總局出臺《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后,有關網店實名制的討論就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電子商務的誠信問題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昨天,備受關注的網店實名制已經正式開始實施,各大電子商務網站都陸續進入了不同以往的實名改制。
《辦法》規定,7月1日起個人開網店實行“實名制”,通過網絡從事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的自然人,應當向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的經營者提出申請,提交其姓名和地址等真實信息。具備登記注冊條件的,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注冊。
這樣,從前蒙著一層神秘面紗的網絡經銷商,從幕后走到了臺前,將自身的真實情況展現在了網購消費者面前。有人大呼叫好,也有人憂心忡忡。
之前網絡購物備受誠信責難,沒有真實信息的賣家很容易出現商品交易的不規范行為,欺騙消費者,不遵守消費法規的事件時有發生,這次實名制的實施確實給很多消費者吃了一顆定心丸,不得不讓人叫好。
事物的發展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好壞,網店實名制雖然將電子商務推上了愈發規范的道路,但最初實施中也無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負面問題。在看待網購行業實名制的發展中,我們有必要探討一下可能出現的問題。
網店實名無可避免地帶來了稅收
電子商務稅收動了誰的奶酪?
很多商家之所以熱衷電子商務,主要原因是由于它沒有傳統商業領域中的各種門檻,沒有傳統稅收帶來的高成本與高費用,商品的售價自然比實體店中的便宜許多,而這也是電子商務消費者成倍增長的主要原因。
但網店實名制來了,隨之電子商務稅收也來了。
“我要是有能力開實體店,干嘛非要在網上開店?”一名淘寶小店店主一語道破天機。原來只需一個鏈接互聯網的電腦,就可以成為網店老板,成千上萬自謀生路的人讓淘寶敢于宣稱自己“創造了106萬就業機會”。但現在,網店實名的同時,各種后續收費、稽稅起點等,讓網店廉價、便捷的優勢蕩然無存,這樣,網絡購物的低價格也會隨之消失,很多中小網店不僅被擋在了門外,更多網購消費者的錢包將再也捂不緊了。
甚至有網友笑言:“看來網上交易這塊‘唐僧肉’,工商部門是養肥了再開始切啊?!?/p>
資料顯示,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500億元,光是第一大電子商務平臺淘寶網的注冊用戶就達到1.7億。這個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局面,不知接下來還能否繼續。
網店賣家如何保護隱私
對于工商部門頒發的網店實名制,很多網上賣家還是積極地進行回應。昨天,工商部門公布了近日對淘寶網的檢查結果,“淘寶網通過公安部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和銀行系統雙認證方式,所有的賣家都已經實名認證,并已將證明個人身份信息真實合法的標記加載在了網店的頁面上。”
如此明朗化的網店買賣,還是電子商務的第一次,信息的公開讓消費者看到了網上賣家的真面目,促使商家誠信經營的同時,也讓很多店主感到了一些不安。
“網絡雖然是虛擬的,但在淘寶上必須要誠信經營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沒有誠信的商家根本活不下去。但現在實名注冊就意味著我的真實姓名和地址等信息要公開出來,我的這些信息是否會泄露,是否會被盜用,造成一些麻煩,我比較擔心”,一個做網店多年的生意人說出了很多店主的疑慮。
就算不公開自己的身份信息,經常還能收到一些垃圾短信的人們應該都熟悉,個人信息的保密對正常生活來說是多么重要。
另一方面,網店實名制重壓之下,會不會出現虛假身份信息,而網絡交易平臺如果不能有效辨別虛假賣家信息時,會出現怎樣的局面?惡意競爭?或是欺詐消費者?
這應該是網絡交易平臺和消費者都不得不面對的事情。
記者手記:趨利避害是關鍵
近兩年來網絡購物投訴成為熱點,增長率在各類投訴中居前列,貨不對板、拒絕退貨等是常見現象。由商業網站主動提供的消費者權益保障仍十分有限,需要國家法律的強力介入。誠然,網店實名制的實施是大勢所趨,新興市場的監管也是必然的。但監管過程中,如果有出現一些阻礙或者不利于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隱性因素,也在人們的意料之中。
網店“實名制”是一把雙刃劍,劍一出鞘,如何趨利避害才是關鍵。怎樣規避不良影響,保護電子商務商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杜絕網購混亂的現象以便更好地促進行業發展,或許比籌劃稅收更為重要。
來源:天極網新聞頻道